动力电池目录
2016年中,新能源汽车业者热切关注的,是第四批动力电池目录(即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第四批企业)。笔者获悉,第四批目录已经审查通过,即将发布。
关注焦点在外资、合资动力电池企业能否进入业内所说的这一“白名单”。在动力电池强推目录制之前,外资动力电池正在起势,松下、三星、LG化学等在华建厂出货,收获了巨额订单。此前已经公布的前三批目录中,并无真正的外资企业(为什么要说“真正”?因为有海外避税公司控股的国内企业)。
目录制的实施,以及此前三元电池暂停用于新能源客车,不能不说有“攘外”之实。
“攘外”可不可以?好不好?其他行业早已讨论过。手机行业不曾“攘外”,如今华为、小米等诸多中国企业一样领先。汽车产业不许独资,只可合资,但多数利润仍然被外资企业通过合资公司赚去。
有民营动力电池企业高层说,我们不惧P公司S公司L公司,公平竞争就行,还希望政策可预期——有志气,对政府要求也不高,好企业家。
新能源汽车
汽车是大产值的经济部门,以新能源做动力,更添环保和科技元素,因此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热点赛场。主要大国都以特殊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政策武器不一:中国以补贴为主,美国以退税和零排放车积分交易为主。
财政资金的注入,改变了游戏规则:原本得用户者得天下,此时靠近权力者得天下。拿“地补”的吃相较难看,至少“国补”的争夺还挂着文明的假面。
为了长期收益而给短期激励,但短期行为又伤害了长期投入者——施政陷入两难,这或许是中央政策实际停摆半年的唯一合理理由。
中国经济
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没有什么比经济发展更让中国人更自豪的了。
然而,中国人真的这么在乎经济增长吗?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人们,因千年专制、农耕社会而烙下勤俭基因的人们,他们的产出,够不够让大家都过上体面的生活?
毫无疑问,如果分配更为合理的话。
“新常态”破除了“保八”神话,下一步,“经济发展”的神话也应破除。中国社会要走出发展经济的“单向街”,走向含义丰富得多的现代文明。
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新能源汽车如一块试金石,试出以下问题:
我们这代人仍不能清晰定位政府的职能。比如,财政资金可以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吗?如果要用,应该如何保证公平和高效?
我们这代人仍不知道如何做个国际公民。享受开放之利,拒绝开放之责——是大智慧还是小聪明?
我们这代人仍无法参与公共决策。仅就新能源汽车行业内而言,政策制定偶有政商良性互动的案例,更多时候因“顶层设计”而大摇大摆。至于更大群体——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往往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