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是锅炉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正确指导排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并没有解决好。排污有排除沉积垢渣物的作用,还有控制含盐量(或溶固物)、总碱度、PH 值的重要功能。有的用户上汽包排污阀长期不开,总碱度超高就用底部排污控制;有的不计排污量,排多排少心中无数;有的化验与排污脱节,不管水质是否超标。为此加强排污指导非常必要。 1、排污方式的划分。一些教材都习惯将排污方式分为两类,一是定期排污,一是连续排污。这种划分方法容易引起错觉。从实际出发,排污方式应当分为三类:一是底部定期排污,二类是表面定期排污,三类是表面连续排污。为了控制锅水水质,对于锅壳式锅炉,表面排污条件不具备时允许以底部定期排污代替;对于中小型水管式工业锅炉,连续排污条件不具备时允许以表面定期排污代替。 2、关于排污(定期)时机。一些锅炉用户不注意掌握排污时机,结果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效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一是每班至少一次并首先底部排污,主要排除底部沉积物,同时起到减少浓缩物的作用;二是间隔一段时间取锅水样化验,看含盐、总碱、PH 值是否超标,确定是否要表面排污;三是表面排污(或以底部排污代替)后再取样化验,如此循环直至各项指标合格。 3、关于排污量的计算。通常排污计量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水位表水位高度计算法,一是排污阀开启时间计量法,一是排污池排污体积计量法,同时,这三种方法所测算的排污量还可以按该压力下饱和水相对密度加以换算。 三、其它注意事项 1、软水池(箱)的水质监督不可忽视。不少锅炉用户经处理过的合格软化水进入软水池(箱)储备后失效,硬度或氯根升高,甚至二者同时增高,硬度几乎接近生水,氯根大大超过生水。 产生这种情况有多种因素: 就硬度增高而言,原因是:⑴金属制作的软水箱(池)没有防护措施,钢板铁皮锈蚀(同时大量铁离子带进锅筒造成腐蚀);⑵用混凝土砌成或批面的软水池(箱)破裂,钙离子大量涌入;⑶软水池(箱)遭受外界污染,长期不作清洗;⑷交换器系统管道阀门内漏或误操作,生水混入软水池(箱)。 就氯根增高而言,原因是:⑴离子交换器再生后未正洗或清洗不干净,废盐水带进软水池(箱);⑵交换器系统管道阀门误操作或内漏,盐水混入软水池(箱);⑶遭受外界污染、长期未清洗等。 所以,尽管离子交换运行正常出水合格,倘若不把好软水池(箱)的水质监督关,不合格水仍然进入锅炉。因此,建立软水池(箱)定期监督是保证水处理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 软水池(箱)水质监督指标有两项:残硬和氯根,以残硬达到国标,氯根接近生水为合格。 2、锅炉容水量大小。一些锅炉用户或因技术力量有限不会计算,有时估取容水量误差很大,这时水质处理的用药量控制影响很大。对此建议锅炉设计制造单位在出厂随机文件中加以明确。 3、关于结垢腐蚀程度。作为水处理效果的衡量,应当对水垢厚度、腐蚀深度有一个明确允许范围。笔者认为应当统一要求,即水垢厚度与局部腐蚀深度≤1/D(D 为蒸发量)且≯1 毫米,年均腐蚀率≤1/5D且≯0.2毫米。 4、关于水处理工作质量的综合评定。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评定条件,供大家参考。⑴普及率:防腐防垢,因炉因水全面到位;⑵达标率:监督项目齐全,控制正确,符合标准;⑶有效率:结垢厚度与腐蚀深度在允许范围内;⑷持证率:水处理人员经考核合格,持证操作;⑸完好率:工艺合理(包括加药),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⑹合格率:水质取样化验结果正确,排污合理。